Saturday, July 02, 2005

肃贪行动与一条大鱼

据报导,丹斯里莫哈未依沙在去年巫统党选爆冷,以最高票数获选巫统副主席后,曾得意忘形、故作诙谐地向其支持者说:“谢谢代表们的支持,我们将不会在‘审判广场’(Padang Mahsyar, 回教徒相信生前若有罪,死后将在这广场受审)见面!”。

我们无从知道依沙和他的支持者将来会不会在‘审判广场’见面,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被巫统纪律局检举,在9项行贿举报中,有5项罪名成立,被判终止党籍及党内一切职务为期两届或6年。若上诉失败,相信他现任的联邦直辖区部长的官职也将不保。

依沙在开“审判广场”的玩笑时,绝不会想到会落得今天的下场。巫统前副首相,敦嘉化巴巴在上个月中旬接受报界访问时,还感叹许多人在谈论金钱政治,可悲的是当局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还揭露,上届涉及巫统最高理事竞选行贿的钱额,已经不是一、两百万,而是一千至五千万马币。

他认为在巫统,金钱政治已经被视为一项投资--以大量的金钱换取党职和官职,然后利用所赢得的党职和官职来赚取更大量的金钱!他表示要对党选行贿者采取法律行动可能不容易,但首相可以基于政治和道德的考量,对付这些行贿者。

柔佛州州务大臣拿督阿都干尼在2005年6月24日,接受马来西亚前锋报记者的专访时,承认巫统党选存在着可怕的“恶圈”(putaran ganas) : 如果我们给钱,代表们就“接受”,如果我们不给钱,他们就不给选票。

阿都干尼不同意他的政治对手慕尤汀所提出的,把巫统最高理事的选举权由2,700名中央代表,扩大给191个区会的90,000名代表,使竞选者较难收买如此众多的代表。阿都干尼认为,这么做只能使行贿活动扩大至支部代表,因为竞选者会在各支部寻找他的代理人。

东姑拉扎里的建议更为彻底,他建议最高理事由340万党员直接投票选出。根据阿都干尼的说法,到时岂不是任何党员都可以成为竞选者的代理人了?!金钱政治如此泛滥,难怪嘉化巴巴要绝望地说:巫统现在仅是一只“塑胶脚”的“大象”,垮倒只是时间的问题!

由于巫统的行贿文化已形成“恶圈”,首相阿都拉打出肃贪口号,要加以落实,其难度可想而知。但若空雷不雨,既无法向人民交代,也难挽狂澜于即倒。
但首相是否已经抱定有如2005年6月27日马来西亚前锋报在封面文章所要求的牺牲决心,就很难确定。文章说:“(首相)阿都拉与其成为一个继续窝藏各种政治贪污的马来人及回教政党的主席,不如因为认真铲除党内各种腐败现象而牺性。”

若没有视死如归的决心,要想和盘据在党内的各种“滥权枉法”的腐败分子作斗争,简直是不可能。因为首相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一种文化、一个“恶圈”!

单就上届最高理事参选者而言,涉及行贿者,不可能只是依沙一人。有一份电子报,甚至把25名被指为涉及行贿的中选理事的相片、姓名和行贿价码,列表发布。难怪依沙被巫统纪律局检举后,要向“路透社”发出“他可能是巫统肃贪政策的‘牺牲者’”的不平之鸣,当然他最后还是要发表“不是否认的否认”(denial of non-denial)声明,以示合作。

“阴谋论”、“牺牲论”,或东姑拉扎里所说的“选择性起诉”, 不外是指依沙是被挑选出来加以教训,以收“杀一儆百”之效。用上述前锋报的封面文章的说法,就是依沙的支持者相信不敢造反,不敢集体退党,也不敢公然或暗地里反党。而且根据过去的经验,这些支持者很快就会离开依沙。换句话说,依沙虽然是一条“大鱼”,却没有“反咬一口”的能力,因此“杀”他并不会有太大的“政治后果”。

一度盛传的依沙之后,还有几条“大鱼”等着纪律局的对付,看来在近期内似乎不大可能。因为果真如此,这些已经或即将落网的“大鱼”不可能没有任何“挣扎”的迹象,只是乖乖地“坐以待毙”。
这样的“谣传”也许说明了舆论的猜测和人民的期待,巫统纪律局“虎头蝇尾”的肃贪行动,显然与它形成了极大的落差。人们也许会问:那些盛传已经或即将落网的“大鱼”那里去了?为什么只有依沙一人落网?他是否真的只是“代罪羔羊”而已?

“大鱼”落网,毕竟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但闹得“满城风雨”,到头来仅此一条,也未免太煞风景了!(1/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