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1, 2005

各族人民反对数理英化

2005年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对董教总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正是在这一天,它成功地在加影新纪元学院主催了反对数理英化的抗议大会。抗议大会获得超过600个团体,近3000名代表和各界人士的参与。大会虽然没有遨请政党,却获得包括马华和民政党的基层和人民公正党和回教党的代表等的主动出席,声势浩大,气氛热烈。

抗议大会的另一项突破,是获得4个印裔团体(包括印度青年会和泰米尔教育研究和发展基金会等)和两个马来团体,自由媒体组织(KAMI)和回教革新团(JIM)的协办,显示反对数理英化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挫败了政客要把母语教课题政治化和种族化的不良居心!

抗议大会具有尊重国语和各族母语的特点。除了两位马来代表以国语发言之外,华、印族的代表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之外,都同时采用国语(或英语)。讲到精彩处,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例如自由媒体代表阿末鲁夫迪(Sdr. Ahmad Lufti)认为马来文教
团体协办这项抗议大会是应该的,因为国小的马来学童是有关英化政策的最大受害者时,全埸掌声雷动。

当JIM的主席查希哈山(Sdr. Zahid Hassan)批评政府声称要提高学
生的英语程度,但却从改变数理科的教学媒介语,而不是从英语科本身入手,正如“头疼医脚”一样的可笑。这比喻也引起了全埸共鸣。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指一些党团在有关课题上是“骑墙派”(duduk di atas pagar ),关怀公民组织主席K.阿鲁姆甘(Sdr.K.Arumugam)
开玩笑说,华社还有“墙”可“骑”,印裔社会连“墙”都没有。两位主讲人的有关言论都深受欢迎,笑声四起--笑中有泪!阿鲁姆甘一开始先以泰米尔语发言,绝大多数出席者都听不懂,却鼓掌支持,说明对他族母语的尊重。

此外,几位发言者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值得参考。泰米尔基金会主席M.玛诺加兰律师(Sdr.M.Manogaran)引用联合国文教科组织2003年的一份立场声明说:“母语教学在识字和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它应尽可能展延到越高的教育阶段越好。”

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家境越穷困的学生,受英化政策的打击越大。M.玛诺加兰说这和上述文件的看法不谋而合:“在家长是文盲的情况下…如果学校的教学媒介不是家里使用的语言,那么贫穷的环境,将造成学习的困难更为恶化,学生辍学的机会也相应提高。”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最先发言,他代表董总作出了明确的表态:“我们对华社某些党团,在华小以英语教授数理科的课题上,所采取的模棱两可的立场表示遗憾。”

“这些党团虽然不断宣称,认同华小数理应以母语教授的立场,可是实际上,却是在以‘双语教授数理’的大前提下,强调‘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这个具有误导性的立场。这种原地踏步,继承‘243’政治妥协方案基础上所进行的华小第二阶段双语教授数理,不过是企图转移人民视线的伎俩。我们绝不能接受!”

教总主席王超群先生则指出数理英化,“不只是华族的危机,而是各族群的危机、整个国家的危机”。因此,他“吁请政府检讨数理英化对各源流小学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恢复各源流小学以母语母文作为数理科的教学和考试媒语。”

这次大会没有华总的代表致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华总是否缺席了?为什么缺席?看来华总是有必要向华社作出一个交代的。无论如何,雪华堂会长拿督黄汉良出席了大会,并且在大会上对当前及未来的教育发展以及政策的推行,提出了4点十分切合实际的建议:

 以专业导航,取代政治挂帅;
 以审慎规划,取代急躁推行;
 以广纳民意,取代封闭官僚;
 以直接对话,取代间接传话。

教育部长希山慕丁指董教总为沙文主义者,说什么越施压就越不处理,就是把教育政治化、种族化和情绪化的最佳说明。众所周知,数理英化政策是在3年前,当时的首相马哈迪医生,心血来潮时敲定并立即加以推行,跟本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规化”!

至到现在,教育部长及其老上司马哈迪等“封闭官僚”(和前官僚),还是不肯检讨错误,还在唱着任何政策都有一小部分人反对的陈腔烂调,简直不把各民族人民的反对放在眼里。这种一意孤行的蛮干,和首相所标榜的亲民政策,简直是背道而驰!

由于国阵强行数理英化政策,民政党反对的微弱声音被压制了,马华则忙于搞243方案的翻版,它们在华社的威望已经尽失,根本无法取信于民。职责所在的教育部长则由于把整个课题政治化、种族化和情绪化了,各族人民对他也早已失去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看来只好由首相亲自出马,亲自接见大会的代表团,营造友善和良好的气氛,从教育的角度接纳大会的议决案,作为讨论和决解决问题的基础。首相是否愿意踏出有意义的这一步,我们拭目以待。(16/12/2005)

No comments: